77132592_604765393394963_3170788859294253056_o

閱讀心得

"若想點燃互惠的火花,除了幫忙他人,主動開口求助也是很好的做法。幫忙時慷慨不求回報,但需要時就大方開口"

如果對於心理學、人際關係之類的書籍有興趣的話,這本完成於2012年的<給予>,可以說囊括了近年好幾本暢銷書的精華,如<Grit>、<安靜,就是力量>、<弱連結>等。後面這三本書闡述的內容看似沒有關聯,分別講的是心態、性格、人際關係的經營,但實際上背後運作的道理都能從<給予>的邏輯得到推論和證實!

很多人看了這本書的封面可能就會覺得,又是一本勸人向善、無私奉獻的書,不看也罷,根本不符合社會現實.......其實不然。

我們都知道,為了達到目的、獲得想要的成果,除了運氣因素之外,付出代價、堅持到底是必然的過程,而本書則是將追求成功、與人互動的心理傾向,依據自私和無私作為光譜兩端將人分成三種:"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"的索取者、"以牙還牙、以眼還眼"的互利者、"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"的給予者,來探討在面對各種目標的過程中,誰能堅持的更久,而誰又會是最後的贏家。

書中提到,這種人際互動原則和成功之間的關聯性是非常明顯的,即便三種性格各有優勢,但學者研究了各大行業,結果顯示其中一種已證實比其他兩種更為吃虧,最容易失敗,答案就是不求回報的給予者。然而成就金字塔底端若是給予者,那頂端又是誰呢?這裡有個驚人的答案,社會上最成功的人也是給予者。

關鍵在於底層的給予者照顧他人時,往往忽略了自己;損人利己的索取者只能贏得零和賽局;以牙還牙的互利者雖然善於防備,但實則不善於等待長時間的回報,難以容忍偶發的索取事件,輕則斤斤計較、重則視他人為敵。在長遠的賽局上,永遠不如那些懂得利人利己、對他人適度寬容的給予者。

高度專業分工的社會機制,極度的仰賴利人利己的給予精神,每個人為他人付出的越多,這個世界就更美好。施比受更有福,共勉之。

書訊

  • 作者:亞當‧格蘭特 (Adam Grant)
  • 譯者:汪芃
  • 出版社:平安文化
  • 出版日期:2013/12/30

贈書活動

[請參考臉書活動]留言、按讚、分享,11/24會將這本書送給幸運的你!

購書連結

博客來-給予: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

臉書

arrow
arrow

    MC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